5月23日,暴雨如注,但在永安軸承有限責任公司,精密磨工車間內套組班組長陳萍卻早已在生產線上仔細巡視,檢查各崗位生產記錄,詢問有關設備情況。
十多年來,陳萍總是個來上班,Z后一個下班。陳萍還是同事眼中的“多面手”,他一個人就掌握了多條生產線的機床調整技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將難度Z大的關鍵工序滾道精磨型號換好,加工出的產品圓度批量控制在0.5微米內,質量精度水平達到標桿品牌SKF的產品精度。陳萍也先后獲評公司“年度多能工培訓先進個人”“優(yōu)秀員工”,永安市“五一勞動標兵”“優(yōu)秀共產黨員”,三明市“三明工匠”等多項榮譽稱號。
今年,陳萍又獲得了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2010年,陳萍進入永安軸承公司,當起了內套組學徒。那時,生產設備還是以傳統(tǒng)手動加工為主。每道工序都由不同的師傅“傳幫帶”,工人一般三個月學會一道工序就可以了。為了盡快上手,陳萍虛心向各專業(yè)崗位的師傅請教。一個月,他就熟練掌握了內滾道磨削的技能,三個月,他學會了擋邊磨削和內圓磨削,將內套組的每一道加工工序學了個遍。
2017年,福建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和永安軸承公司開展“二元制”合作辦學,陳萍主動報讀了機電一體化專業(yè)。“現(xiàn)在很多設備都是數(shù)控的,除了知道哪些按鍵做什么用,我們還可以通過專業(yè)學習,了解編程、設備原理和結構等知識,將它們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去。”陳萍說。
如今,陳萍仍然保持著學習的習慣,也毫無保留地指導后輩。他的幾個徒弟已成為獨當一面、能力過硬的技術骨干。
2012年,永安軸承公司引進自動化生產線,從工程機械軸承向汽車高端配套軸承轉型,產品加工難度和工藝參數(shù)要求大幅度提高。為了適應新的生產需求,陳萍不斷學習和實踐,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公司新引進高端數(shù)控智能磨加工設備,他主動要求到新機床學習、鉆研,工人在生產上遇到疑難雜癥,他經(jīng)常主動幫忙解決。
不僅在技術上對自己要求嚴格,陳萍還積極為公司發(fā)展獻計獻策,生產線上的很多設備,都要用到傳感器。傳感器是易損件,工人發(fā)現(xiàn)它失靈后,通常直接丟了換上新的。但陳萍發(fā)現(xiàn),有的傳感器并不一定是真的壞了,調整一下還能使用。“一臺設備的傳感器,基本上都有幾十個,單價從20元到60元不等。”僅2019年,陳萍就提出了5條降本增效措施,為公司節(jié)省成本80萬元。
在公司產品轉型升級時,陳萍擔負起多項高精度新產品的加工重擔。GM系列產品是永安軸承公司研制的高端軸承,對質量和精度要求很高,允許的加工誤差范圍僅為微米級。從開始試制,到成功投入批量生產,耗費了一年多時間。
試制過程中,陳萍和同事們發(fā)現(xiàn)軸承內套在加工時,大端面容易被磁極刮傷,滾道加工面也容易被支撐塊刮傷。對此,他們不斷調整設備、工藝、材料,反復調整、試制、測量,就這樣試驗了無數(shù)次,終于解決了這一問題。
近年來,陳萍的班組每年生產GM系列產品達90萬套,2020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GM系列產品的使用壽命從30萬公里提升至批量穩(wěn)定50萬公里長壽命水平,現(xiàn)在正進行80至100萬公里的試驗挑戰(zhàn)。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