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董海(右)
C9線專門為多家世界知名汽車企業(yè)配套乘用車分動箱軸承,品質要求極為嚴苛。董海對加工質量有一股子較真的拗勁兒,“零缺陷”就是他為團隊設定的“小目標”。董海說,要達到目標,需要操心的事兒還真不少,人、機、料、法、環(huán)樣樣都要想在前頭。
董海從已相對趨穩(wěn)的料、法、環(huán)轉到人和機。他做好每天的情緒疏導、行為糾正、正面引導,同時為每人量身定制了素質提升方案。
小徒弟王長順剛參加工作,操作技能不高但很好學,董海就隨時隨地指導,還帶著他與電鉗工一起進行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對于檢查員提出的疑問,董海更是帶著王長順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探尋問題根源,找到問題癥結。“師傅愿意較真兒的性格也影響著我,不然我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獨立操作設備。”王長順笑著說,“近期國外客戶又要求批量追加訂單,就是對我們加工品質的高度認可。”
每班次,4個人要操控連線上13臺設備,每個人都要多技能多擔當。“多虧了董海推行的崗位輪換制,還對我們每個人進行培訓指導,現在大家操作連線各種機床無局限。”魏雪這次從內圈輪換到外圈操作后,對檢查員批次產品檢測100%合格感到很高興。
“零缺陷”意味著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差之毫厘”。一次,在裝箱運輸過程中發(fā)現有產品內組件散套。董海經多輪數據比對和論證,發(fā)現是因為自動裝配線沖壓工位不到位。他相約幾個“臭皮匠”聚在一起,根據設備加工性能特點,加裝了閉環(huán)電子監(jiān)測報警裝置,避免散套現象再次發(fā)生。此舉迅速在公司多條高端汽車軸承加工連線上推廣和應用,并申報了國家專利。
無獨有偶。一個看似無“毛病”的“問題”,更堅定了董海對加工產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追求。那天,當班的董海接到瓦軸美國公司轉來的郵件,說是某規(guī)格產品外觀有劃痕。“雖然咱們幾乎看不出有劃痕,但這樣的產品如果到了客戶手中弄不好會引起麻煩。”團隊成員七嘴八舌地說著想法,董海默不作聲地走到機床旁,心里已有了解決問題的設想。連續(xù)數日,他圍著機床轉,從連線的每一個加工步驟開始跟蹤、論證再分析,終于找到了形成劃痕的原因,原來是加工擋邊超精機床工件壓緊機構和內滾道超精機床工件定位機構的“缺陷”引起的。他立即對設備結構性能進行優(yōu)化與重新設計,不僅杜絕了劃痕的再次出現,機床加工精度也大幅度提高,操作者調整機床的時間也縮短了很多。
“產品質量就是我們生存的飯碗,我們非常珍惜,不能因為一套產品的質量缺陷而砸了飯碗。”董海篤定地說。
配套寶馬、通用等大牌車,按照歐美標準,百萬套汽車軸承允許有6件不合格品,但瓦軸集團創(chuàng)下了連續(xù)5年加工2000多萬套出口汽車軸承“零缺陷”的紀錄,這背后蘊含著“董海”們的匠心。
(來源:大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