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邀請了中國科學院溫詩鑄院士、中國工程院徐濱士院士、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長江學者熊翔教授、湘潭大學校長助理譚援強教授、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劉維民研究員、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陳建敏教授、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張俊彥研究員,清華大學/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孟永鋼教授與新春教授、清華大學/摩擦學分會副總干事長邵天敏教授、清華大學田煜副教授、裝甲兵工程學院王海斗副教授、河南科技大學/河南省特聘教授張永振、西南交通大學朱旻昊教授等14位學者作大會報告,報告期間代表們踴躍發(fā)言,積極提問,學術氣氛十分濃厚。
5月10日上午大會設立四個分會場,就摩擦學發(fā)展與趨勢、摩擦學理論、摩擦/耐磨材料、潤滑劑(潤滑油、脂)及表面工程等方向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討。
為了和接軌,會議還組織了墻報展示。墻報展示內容豐富,學術思想濃厚,墻報作者和參會代表之間進行了細致的交流。
為了表彰優(yōu)秀論文,會議通過以聽眾投票為主,參考評委會的意見,從分會場和墻報中選出了12篇優(yōu)秀論文,并頒發(fā)了優(yōu)秀論文證書和獎金,同時還從投票的代表中抽取了選票獎,頒發(fā)了獎品。
會議期間召開了湖南省摩擦學會成立大會,溫詩鑄院士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副總干事長 邵天敏 教授大會指導工作。大會收到湖北省摩擦學專業(yè)委員會、江西省摩擦學分會、河南省摩擦學分會、合肥工業(yè)大學摩擦學研究所等單位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組織委員會委員/摩擦學分會前任理事長 張嗣偉 教授的賀信。
會議期間,還召開了青年工作委員會工作會,并頒發(fā)第九屆青年工作委員會聘書,工作會議討論了本屆工作委員會的主要工作和2010年及2011年學術會議的召開地點,初步確定2010年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在浙江杭州召開,2011年在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召開。部分會議代表參觀了會議承辦單位之一的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
從會議的情況來看,有如下幾個特點:
1)參會單位和代表數(shù)量明顯增加;
2)參加會議的論文數(shù)量多,質量高,有不少創(chuàng)新性研究;
3)大會報告涉及的面大,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在介紹學術進展的同時,開展了“ 花樣年華-我與摩擦學 ” 等人文思考,尤其是溫詩鑄院士關于磨損的思考,給予了廣大代表以學術和思想上的觸動;
4)青年學術會首次采用墻報展示,展示的數(shù)量不多,但版面設計好和邏輯嚴密性強,充分體現(xiàn)了年輕學者在學術和計算機應用方面結合的緊密度;
5)在有限的會議時間內,通過增加會場等措施,學術討論得到較深入的展開。
整個會議開得十分緊湊,內容豐富,富有成效,達到了預定的換屆、學術交流、信息傳播的目的,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