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僅去年以來,那馥就維修數控設備300多臺次,其中重大維修近百臺次,走遍了瓦軸集團特大型軸承分廠、轉盤軸承工廠、豐源公司、精密傳動軸承公司等多個生產單位。“我每天都會在生產現場維修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那馥笑著說,“你看,不用鍛煉,我每天的微信運動步數都會超過1萬,在朋友圈里名列前茅。”

十足底氣來自一線維修實踐經驗積累
2018年4月末,瓦軸集團引進的2米數控立磨發(fā)生故障,多次出現“撞活”現象。這是一臺90年代的老設備了,那馥和同事曾對它進行過多次改造。這一次,為了徹底解決問題,她決定對這臺設備進行“大換血”。于是,那馥重新編輯了設備的加工程序,增加了硬件保護配置,徹底杜絕了“撞活”現象再次發(fā)生;同時添加了手動自動選擇功能,使手動操作和自動操作轉換自如,在自動方式下更改磨削程序,優(yōu)化磨削工藝,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手動方式下增加了斷磁保護功能,保障手動操作模式的設備安全可靠運行。
就這樣,那馥沉下心來,奔波在瓦軸各生產制造基地,積累了上千次的維修經驗,底氣越來越足。今年春節(jié)過后,特大型軸承分公司精磨間內一臺法國立磨開始“鬧情緒”,偶爾發(fā)生“飛車”現象,即磨床工作臺突然轉速增加非常危險。由于是偶發(fā)故障,那馥開始懷疑是接觸不良導致的,經過一個星期的排查,發(fā)現是設備里的圓光柵出現了問題。“早在2013年,公司的其它設備就出現過類似的問題,我排查時就想到會不會是圓光柵的問題,果不其然。”豐富的工作經驗,讓那馥的維修得心應手,解決了很多別人解決不了的類似“小問題”。
國內首創(chuàng)數控設備智能化編程 外國專家點贊
“沒有人天生就會修設備,我也是一步一步地積累、摸索才達到今天這樣。隨著科技的進步,我要學的依然很多。”那馥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據了解,那馥從1993年開始維修數控設備,那是臺從法國引進的立磨。剛開始,她只能看懂老外的程序,循規(guī)蹈矩干一個活兒編寫一個程序,效率很低。在生產中,那馥還因為各種小問題和操作者發(fā)生爭執(zhí),逼得她只好用“土辦法”把圖板放在機床上,磨頭夾上一只筆,運行程序將磨頭移動軌跡畫在圖板上,以此向操作者證明程序是好用的。
“到了1998年,我開始著手對國內老設備進行數控化改造,采用變量編程,每次加工時輸入變量就可以,比之前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那馥告訴記者,2008年,她和師傅仲雙宏一起開啟了國內首創(chuàng)的數控設備看圖輸尺寸的智能化編程時代,操作簡單便捷。至今,這種編程方式仍在不斷完善,補充產品類型,基本涵蓋了目前市場上九大類軸承產品所有工序的磨削,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那馥的成功離不開多年經驗的積累,因此在帶徒時,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傾囊相授,更告訴他們要注重積累,這樣維修設備時才能做到舉一反三。
目前,那馥正帶著徒弟們忙著對公司引進的愛協林棍棒爐生產線更深程度地消化吸收,在數控設備維修改造的道路上腳步從未停歇。
